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学术研究 > 专家视点

郭娜:“四道防线”筑牢高黎贡山生态安全屏障

时间:2025/4/2 9:04:56|点击数:

  

  郭娜

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:“云南生态地位重要,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。”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,被誉为“世界物种基因库”“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”等。这里栖息着金丝猴、白眉长臂猿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,提供了水资源涵养、气候调节、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,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。高黎贡山还是当地居民的资源库,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蓬勃发展。加强高黎贡山的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与保护,不仅对中国生物资源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,更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贡献。近年来,高黎贡山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初见成效,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,需持续深化“四道防线”建设,坚定不移地守护好这片珍贵的绿水青山。

  筑牢生态系统绿色防线。近年来,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从82.3%显著提升至93.7%,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,新记录物种不断涌现,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。珍稀濒危、极小种群和狭域特有物种实施了专门的拯救、保护、恢复工程。成功实现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“牵手”,有效改变了该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孤岛化和破碎化的现状。下一阶段,筑牢生态系统绿色防线要继续通过生态修复、植被恢复等措施,构建起健康的绿色生态防线。加强水土保持,防治水土流失,恢复和保护高黎贡山的自然生态环境,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。积极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创建,有效加强保护,让绿色生态防线更加坚固。

  筑牢生物生态安全防线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,林业行政案件逐年减少,基本杜绝了偷砍盗伐、偷捕盗猎行为。保护区利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护等先进技术手段,实现了对生态系统的实时监控,能及时发现并应对森林火灾、病虫害等潜在生态风险。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,通过全面普查和监测预警,基本摸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、分布范围、危害程度,并建立了预警监测点,强化了检疫执法,从源头上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。通过五级责任体系和多层次管理机制,实现了责任链条的细化与责任执行的落实,确保了保护区巡护的常态化与风险隐患的及时消除。下一阶段,筑牢生物生态安全防线要继续完善科学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,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。加强预警系统建设,以更快速、准确地应对各种生态威胁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、视频监控、红外相机、无人机等现代技术进行监测,提高保护效率和效果。

  筑牢边境区域协调防线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积极加强与缅甸等周边国家的合作,建立跨境生态保护机制,共同开展跨境联合巡护、打击盗猎盗伐等行动,有效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生态安全。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,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风险。目前,高黎贡山已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,实施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,在改善高黎贡山森林管理、帮助周边社区农民拓宽收入来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下一阶段,筑牢边境区域协调防线要继续深化合作,加强跨境生态廊道建设,促进物种迁徙,维护区域生态平衡。强化与境外护林防火部门的协作,定期开展联防联控演练,共享火灾预警信息,提高跨境森林火灾应急响应能力。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,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,推动建立更广泛的合作网络,共同应对跨境生态挑战。

  筑牢社区参与保障防线。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的模式,高黎贡山积极实现当地居民与保护区共同发展,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度。一方面,保护区积极争取并实施各类社区发展项目,将茶叶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。依托保护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,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,逐步构建起“一圈一环一线”的全域旅游新格局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。另一方面,保护区向社区招聘护林员,划分了护林员管理责任区、设立哨卡和巡护线路,开展多项专项保护行动,构建起系统的生态保护网络。成立全国首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,广泛开展宣传教育,普及生态知识,引导当地居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。下一阶段,筑牢社区参与保障防线要继续加强教育培训,提升居民的科学保护知识和生态素养,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积极争取各类项目,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,帮助居民发展绿色经济,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。完善共管机制,保障居民权益,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。

  [作者系万搏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WANBO SPORT副研究员;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规划社会智库项目“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与保护策略研究”(项目编号:SHZK2024340)的阶段性成果]

来源/作者: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:张雪